这是一个发生在哈尔滨的成长故事 -

来源:人气:782更新:2025-07-09 14:48:45

耿子涵凭借其首部剧情长片《小白船》在本届平遥国际电影节斩获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该片聚焦成长主题,以中国东北的哈尔滨为故事背景,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与青春叙事。

由郑菁担任制片人的电影《小白船》于今年在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首映,该片获得梁静、管虎联合创立的七印象影业支持。郑菁此前还参与制片了王子逸执导的《别告诉她》(奥卡菲娜主演)及阎羽茜执导的《海上浮城》。影片由刘亦宁编剧,围绕少女刘娴展开,其母亲远赴非洲工作,每逢暑假刘娴便与父亲共同生活。父亲则将更多精力放在与摄影工作室员工的微妙关系上,而刘娴不得不与员工之女明美共同相处,逐渐形成亦师亦 friend 的羁绊。明美作为即将接受空乘培训的迷人少女,擅长以巧言令年长男性赠送礼物。周美君(《嘉年华》)与黄子琪共同主演,前者饰演刘娴,后者饰演明美,梁静与梁龙亦有特别出演。影片剪辑由马修·拉克劳(《河边的错误》)与蔡晏珊(《阿尔及尔的末代皇后》)联合完成。

《小白船》的创作起点源于耿子涵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毕业项目,该片由她的同学刘亦宁担任编剧。两人共同构思了一个聚焦人生特定阶段的故事,通过展现青春的躁动与迷茫,最终在回忆中呈现出动人的美感。在参加中国电影导演协会青葱计划项目推介会时,该作品成功入围五强,也正是在这一契机下,耿子涵与制片人郑菁相识。

郑菁作为七印象影业代表参与青葱计划,被耿子涵在推介现场展现的真诚态度所打动。当她得知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与自己同龄的年轻女孩经历时,特别关注了耿子涵提供的概念片。片中选用的同一位演员令她印象深刻,能够直观感受到耿子涵在视觉叙事方面的独特才能。经过与执行制片人梁静的深入探讨,该项目最终获得梁静的全力支持。作为青葱计划五强作品之一,《小白船》更获得了100万元人民币(约136000美元)的专项资助。

这部电影并非直接以个人经历为蓝本,但角色塑造确实与创作团队的背景产生共鸣。受访者耿子涵提及,刘娴的形象更贴近编剧刘亦宁,而自身则与明美角色有相似特质,这种角色与创作者的映射关系使观众容易在其中找到自我投射的可能。选址哈尔滨的考量则源于编剧的故乡属性,同时该城市特有的边疆文化氛围和多元族群交融特质,恰好契合了故事中主人公从安全环境向充满野性的世界过渡的成长叙事。

在色彩设计层面,创作团队采用象征性色彩体系构建视觉语言。主创人员透露,早在剧本阶段就确立了刘娴以蓝色系主导、明美以红色系呈现的色彩定位。这种蓝红对比不仅强化了角色辨识度,更暗喻了安全与冒险、理性与感性的内在冲突。通过与调色师约夫·摩尔的深度协作,结合摄影指导郝嘉越的摄影美学——这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资深摄影师曾与主创团队连续六年合作拍摄短片——最终实现了既符合叙事需要又具艺术个性的色彩风格。

在影片中,有关刘娴对明美产生情感吸引力的线索始终保持着隐晦的表达,这种处理方式并未直接展现角色间的亲密关系。耿子涵表示,中国电影人探讨LGBT题材时普遍面临创作限制,但团队更关注刘娴所处的人生阶段——她正处于情感认知的混沌期,既无法准确界定自己的感受,也尚未形成清晰的情感表达。这种叙事的模糊性反而成为创作重点,因为创作者认为,保留观众想象空间比直接揭示角色情感更具艺术张力。

关于中国新生代电影人的发展现状,郑菁指出:年轻创作者始终面临行业挑战,但疫情后的市场环境使这一困境加剧。由于多数制作公司遭遇资金压力,更倾向于选择经验丰富的导演确保商业回报。在行业相对宽松的时期,公司可能给予新人更多试错空间,期待长期价值回报;而当前环境下,资本更看重快速回收成本的潜力,导致新生代导演的创作机会受到挤压。

尽管部分参展影片拍摄于两三年前,平遥电影节仍不乏新锐导演的佳作呈现。郑菁提到,《小白船》作为2021年摄制的作品,其上映前景在当前环境下仍面临挑战。关于后续展映安排,该片计划参与东京国际电影节,并获得亚太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的提名。团队虽致力于推动其在中国院线发行,但至今尚未找到合适的发行方。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影片入围戛纳电影节,市场对商业利益的考量以及弥补疫情损失的迫切需求,使得发行方对风险较高的项目普遍持观望态度。

关于这部影片在平遥的反响,耿子涵表示这是作品的中国首映。他坦言最初对这次首映并没有抱太高期望,认为国内影评人和观众的评判标准往往较为严苛,甚至比在戛纳遇到的观众更严厉。然而影片最终在此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反响,令他倍感欣慰。

谈及后续创作计划,耿子涵透露正在构思一部关于极致爱情的故事,强调这种「至死不渝」的情感。他表示希望借此展现冬季的独特氛围,因此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北方。目前剧本由他本人主导创作,并与刘亦宁共同探讨该项目细节。据悉,该项目《寒冬里的盛夏》已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中荣获三项「特别关注项目」奖项。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