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484更新:2025-07-10 06:25:58
李郊寒的牺牲并非白费。四殿下不仅成功推动重开科举的决议,更借助此事将天下士子转化为自己的政治盟友。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皇子,因科举改革的契机意外崛起,成为最具潜力的储君。而这一切的转折点,竟源自祁王对科举制度的突然认可。三殿下因此陷入焦虑,郘后更是怒火中烧,返回北苑时对贴身侍妾态度冷淡,令三殿下苦不堪言地解释与承诺。直到亲眼见证沈在野巧妙运用科举改革巩固势力,郘后才勉强点头:"定当善用我的一石三鸟之计。"最初,郘后南下大祁只为获取沈在野送上的珍宝,却未曾料到祁王竟会同意重开科举。这一决策让原本依靠世家势力稳操胜券的布局出现裂痕,眼看即将到手的利益化为泡影,谁不心生恼怒?更令人疑惑的是,当年沈在野之父多次上书请求恢复科举,均遭祁王驳回,如今祁王态度为何突变?
二殿下嘴角噙着讥讽笑意,目光中透着对四弟的不屑。在他看来,世子之位空缺本就该由自己继承,毕竟老三远遁修仙,唯有这个无依无靠的四弟才堪为对手。然而四殿下虽无权势根基,若重开科举却能悄然积蓄力量。此刻寒风刺骨,四殿下仍在宫外跪着,连兰王妃都忍不住劝说祁王让其回府。祁王想起当年被孟家牵制的屈辱,更因身边尚有心爱之人而怒火中烧,冷声呵斥:"让他跪着,死了便直接埋了便是!"兰王妃无从劝解,恰逢沈在野现身,急切地寻求支持。这位看似平和的少年却另辟蹊径,表面附和祁王的愤怒之言,实则剖析局势——四殿下此举实为失礼,若此时放其回府,便等于默许开科举。而开科举势必触动世家利益,不如先解决躁动的学子,以保全权贵阶层的既得利益。末了还试探性地询问是否需秘密处置,以防北苑势力窥探,引发世家联名反对,届时必会给主上添堵。祁王闻言火气更甚,心知若让孟家得逞,自己将再度陷入被动,更不愿在权谋较量中示弱。
祁王豪气干云地表示,朕的江山岂会惧怕几个世家?这科举,朕就算开!
他深知此举必然触动世家利益,遂顺势询问沈在野如何应对。沈在野见时机成熟,便按计划提出策略:让世家重臣与四殿下共同担任主考官,同时严控录取名额。此法既保全世家体面,又能维系寒门士子的期待,达到平衡之效。
祁王见状,认为此举颇为可行,遂采纳沈在野之策,将圣旨颁予四殿下。原已准备离席的二殿下愕然凝住,重开科举竟让老四屈膝求情?实则二殿下等人所料不差,当年祁王素来反对科举制度,更偏袒世家豪门。此等政策导致各世家骄纵成性,肆意妄为。然如今局势已变,祁王已非昔日之祁王。大祁立国未满百年,其势力根基始终依托于世家集团,而这些世家底蕴深厚,盘根错节。当年皇权不稳时,祁王不得不借重世家以维系统治,只得让渡利益。然而今时今日,祁王已稳固江山,若再容许世家独揽大权,恐将危及皇权根基。祁王岂能容忍?世子胆敢私开银矿,正是仗着孟家作为首屈一指的世家支持。纵使祁王欲动世子,亦需顾及孟家势力。本欲借机敲打孟家,令其补足亏空,不料对方毫无收敛,竟引发重大风波。祁王遂决意打压孟家,在宫宴上将孟家席位降至末位。此举令孟家有所收敛,祁王亦暗自欣慰。昔日祁王品茗时曾感慨,如此珍稀茶品入贡宫廷仅此些许,而孟右相所得远超常人。由此可见,祁王早有制衡世家之意图。沈在野正是洞察此点,在恰当时机顺势而为,成功扶植四殿下崛起。祁王深知,自身三子皆难成大器,未来恐难逃成为世家傀儡的命运。不如扶持如沈在野般的寒门之士,为日后制衡世家埋下伏笔。果然,深谋远虑者莫过于祁王,而沈在野的布局则更显深远。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